因此,每一分、一厘的度电成本降低,都将带给项目更大的收益。
在能源转型的主流趋势下,壮大风、光等清洁能源成为越来越多国企的核心战略。作为电力央企四小豪门之一,三峡集团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中承担引领责任。

截至目前,协鑫接连两次向华能交接697MW光伏电站,25亿现金回笼,进一步减轻负债。不过,仍存逆势之作。规模最大的为天合光能,向资产管理公司TPG旗下的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售出近1GW的光伏项目,项目分布西班牙、智利、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地,包括在建、已运营以及到达开发后期近待建状态(RTB)等不同阶段的项目,计划在2022年底前陆续完成全部交割。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国企资金实力难以匹敌,但民企在工程总包、运维等方面有优势,未来国企、民企合作将是大势所趋。该项目组件供货和EPC总包方均由东方日升及其子公司提供。
为加速降杠杆和减负债,从2018年起,协鑫新能源将轻资产调整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密集出售光伏电站项目。三峡集团还积极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截至2020年6月、风、光装机1285万千瓦,占比16.55%。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上述扩产项目设计投资约为2200亿元,涉及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材料等多个环节,其中,以组件扩产最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扩产项目投资超过百亿元的并不少。根据《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2050年达5000GW,光伏发电将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0%。无论是因为扩产的投资还是募资,金额均超过2019年全年。近年来,类似扩产行动并不鲜见。
如京运通拟在乌海投资23.11亿元建设高效单晶硅棒项目。晶科能源是目前全球最大光伏组件供应商,其拟在浙江义乌、江西上饶、浙江海宁的三个生产基地分别计划投资110亿元、135亿元、105亿元,用于硅片、电池和组件各个环节的产能扩产

截至今年9月4日,55家光伏企业市值合计为1.15万亿元,较年初的6348.23亿元(52家公司)增长约0.52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约有20家公司披露了定增预案或修订案,拟募资金额合计约400亿元。近年来,类似扩产行动并不鲜见。今年3月9日、6月3日,晶瑞股份相继实施了定增,合计募资约6亿元。
根据《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2050年达5000GW,光伏发电将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0%。无论是因为扩产的投资还是募资,金额均超过2019年全年。光伏行业集中度在提升,这从行业企业扩产计划可以得到印证。在美国上市的晶科能源投资力度最大。
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亿晶光电、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爱旭股份、京运通、中利集团、协鑫集成、中来股份、南玻A等多家披露了扩产计划。东方日升、协鑫集成、隆基股份、中来股份、中环股份、晶科能源、爱康科技等公司均宣布了组件扩产计划,组件扩产的投资合计超过千亿元,占投资总额的一半,扩产的组件总产能超过220GW。

二级市场上,光伏企业也受到了资金关注。今年以来,已有20家光伏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预案,拟募资超过200亿元。
今年8月6日,中环股份实施了定增计划,非公开发行约2.48亿股股份,募资50亿元。实际上,去年以来,光伏企业经营整体向好。今年4月21日,通威股份股东大会通过定增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85757.11万股股份,拟募资总额为不超过60亿元,用于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互联工厂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光伏市场未来前途似乎不可限量,这是支撑光伏企业大举扩产的逻辑。组件扩产超200GW近年来,光伏行业企业扩产较为密集,以今年为盛。今年上半年,行业企业宣布投资计划的有,晶科能源投资350亿,隆基股份投资287.85亿,东方日升286亿,通威股份投资235亿,晶澳科技投资123.3亿,五家投资合计1282.15亿,约为行业总投资六成。
如通威股份拟在四川乐山、成都两地投资建设高纯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计划分别投资35亿元、200亿元。目前,通威股份定增募资额最大。
值得一提的是,扩产项目投资超过百亿元的并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上述扩产项目设计投资约为2200亿元,涉及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材料等多个环节,其中,以组件扩产最为突出。
为支撑扩产,光伏企业密集进行募资。与之相对应的是,光伏企业大举进行股权融资。
晶科能源是目前全球最大光伏组件供应商,其拟在浙江义乌、江西上饶、浙江海宁的三个生产基地分别计划投资110亿元、135亿元、105亿元,用于硅片、电池和组件各个环节的产能扩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企业投资超2000亿元进行扩产,其中,电池片及组件的产能超过300GW。今年上半年,A股55家光伏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31.3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64.86亿元增长266.49亿元,增幅约为12.31%。协鑫集成拟在江苏阜宁、安徽肥东县分别投资10.70亿元、180亿元建设叠瓦组件、光伏组件及配套项目。
如京运通拟在乌海投资23.11亿元建设高效单晶硅棒项目但显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政府的政策上,还是说行业管理上以及电力市场建设和电网公司的能力上,都需要一个过程,很难用一步或几个月的时间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有效支撑整个十四五发展的机制,从当下70个GW的数量级仍然需要一个过渡段,我个人觉得明年应该在80个GW风电加光伏。
这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包括储能技术,灵活性需求,灵活性响应,包括电力市场机制,都需要有一个尽快相应变化的诉求。从当下70GW的数量级仍然需要一个过渡段,我个人觉得明年应该在80GW风电加光伏。
在未来的刚性量化目标下,我们正在讨论到2025年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是否有必要提前实现20%的非化石目标,这都是当下热议的议题。从2060年十四五再回到今年,当下截止到三季度底,从光伏行业的并网装机速度来看,我们已经弥合了今年上半年由于宏观条件导致的延期。
说了这些宏伟目标之后,我们更多的是分析当下新能源意味着什么?我们目前虽然没有最后的定论,但显然能够发现风电和光伏要比原有的速度实现更快的发展,除了外部环境的刚性需求以外,也离不开我们行业自身的推动,包括我们的技术进步,包括在综合能源服务当中,作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但显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政府的政策上,还是行业管理上以及电力市场建设和电网公司的能力上,都需要一个过程,很难用一步或几个月的时间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有效支撑整个十四五发展的机制。截止到今年9月底,我们预期完成了全年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装机量达到1870万千瓦,四季度要完成全年预期装机的一半,大概有19GW左右,挑战还是比较大的。我个人的测算认为十四五期间,分布式光伏很有可能达到50%。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电量在增长,规模在增长,显然我们把科学运行和合理弃光率放置在行业的发展前面,如果我们预判到今年的新增装机规模不能有效控制弃光和弃风率的话,宁可不上,这是我们未来政策发展的逻辑。在考虑到可能的煤电、水电、天然气、生物质能等等发电技术以外,新能源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是十五五期间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
当然,对于下一步的政策,还要关注平价政策下一步的走势,从存量补贴的解决以及对地方的竞争性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以及从电力市场当中如何让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包括光伏存量项目后运维时代的技改等等,还有平价项目的二十年PPA怎么去签,这都是我们在下一个阶段,从政策、机制、行业管理研究要做的核心工作。从去年的下半年到现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应该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按照原有的既定目标,最少在十四五期间,2025年也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8%到18.5%。
其实翻译成我们能够理解的话,到2050年以后,我们能源系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几乎为零。对于30、60目标的理解,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第一个方面,我们确实从量上,从决心上坚定了中国要走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从原有过去十几年的规模化发展道路,不断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探索,我们到底以什么样的节奏、频率、在哪里干什么,到现在我们在碳减排这样一个大旗下,我们的环境技术怎么样适应发展的刚性。 |